成长,需要平台
勤奋,方才收获
精彩,源于用心
不足,进步之契机
寒意渐浓的季节
依旧阻挡不了幼儿部老师们研讨的步伐
每一堂公开课
大家都在磨砺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
综合
李莉老师的《找朋友》课堂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活动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判断、推理,初步发展组织自己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区域
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拥挤,孩子们常常把“堵车”挂在嘴边。结合这一现实情况,孩子们通过钱昕琪老师的讲解,知道了高架桥的搭建就是为了缓解城市道路拥挤。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首先了解高架桥的设计理念,紧接着通过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指挥设计,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有的负责搭建,在活动中通过垒高、架空、转弯、斜坡等难度的设置来完成创意高架桥。最后通过为道路添加交通标志来加深对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Calendar
这节课的主题是《我衣服上的颜色》。课程开始时,Desiree老师和大家唱了一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接着开始猜谜游戏“包里有什么?”。孩子们被老师鼓励着用英文描述从袋子里取出的不同种类的衣服,孩子们还被老师邀请去探索和试穿这些衣服。老师鼓励孩子们识别衣服的颜色并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孩子们合作良好,在整个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在课程结束时,孩子们能够命名不同种类的衣服,识别颜色,了解衣服的材质。
语言
《月亮的味道》故事新颖幽默,富有想象力,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蒋文婷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具丰富,课堂效果良好。在“摆动物”的环节,幼儿自主操作,玩得很开心。在组织孩子们玩的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清故事思路,为故事的叙述做铺垫。课堂上,老师鼓励孩子学习新句型,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幽默、有趣,又充满悬念的绘本,讲述的是小猪以“咬痕”为线索寻找咬掉大饼的人,小猪一次次地让动物们在自己做的大饼上咬上一口,以此来找出那个在自己睡觉时偷咬大饼的动物。在活动过程中,马熙晨老师在故事中层层铺排,慢慢地把孩子引导到谜底的门前,让他自己把门打开。故事结局出人意外,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始终充满好奇心,同时也能认识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阿诗有块大花布》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系列绘本,讲述了阿诗用一块大花布帮助伙伴们找到快乐,最后自己找到幸福的故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平时特别不起眼、容易被其他鸟类忽视的灰喜鹊阿诗,在得到奶奶的花布后,用花布帮助朋友们做了很多东西,随着大花布的逐渐变小,阿诗给朋友们带去了快乐与温暖,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着活动情节的推进,周梦婷老师带领孩子们根据发现的线索,一步步拼绘出整个故事情节,找到了寻找幸福的秘密。
数学
本次数学活动,瞿洁老师从班级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以绘本、操作、模仿等形式贯穿于整节活动,并加深孩子们对图形的分辨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的过程中了解图形,最终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推理与图形拼搭。
谭雨晴老师在活动开始的时候用了一个故事导入:熊猫奇奇和数字宝宝捉迷藏的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孩子们学会认识数字12345。老师选择了一首容易记住的儿歌,帮助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去记忆,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以及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各种运用。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字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俞玲玉老师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孩子们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易茵老师给孩子上的公开课主题是《小兔子学排序》,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和思维力,难点是再现或者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活动采用情境导入的办法,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规律,环节设置上也由浅到深。活动的高潮是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环节,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编一串漂亮的手链,大家都乐在其中。
对称是一种生活中常见且有趣的现象,它能带给人以整齐、舒适的美感。孩子们跟随黄丽丽老师一起去探究了美丽的对称图形。在老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孩子们一个个化身成正义的小勇士,勇闯女巫设计的折一折——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摸一摸——认识对称轴;画一画——补全对称图形;数一数——一共几条对称轴、找一找——哪些是对称图形等多道关卡,最终成功救出公主。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反复推理、大胆判断,不仅认识了美丽的对称图形,锻炼了多向思维能力,同时也迸发了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